中国新城镇建设事业发展联盟

中国新城镇建设 » 中国新城镇建设事业发展联盟 > 聚焦三农 > 正文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10-57723285

妈妈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懂的教养

核心提示:很多小孩子有时候会为了一颗糖、一只笔就跟别的小伙伴发生冲突,互相你争我抢,互不退让,搞得家长都觉得难堪了。然而在宝宝小的时候,就要适当地教育孩子,懂得教养,比占有那一颗糖

《母婴视界》4月29日讯:

很多小孩子有时候会为了一颗糖、一只笔就跟别的小伙伴发生冲突,互相你争我抢,互不退让,搞得家长都觉得难堪了。然而在宝宝小的时候,就要适当地教育孩子,懂得教养,比占有那一颗糖,一支笔重要得多了。

 

 

事件回放:有一天下班回家,小美的奶奶带着孩子去隔壁邻居同学家玩,小美回来的时候,跟我炫耀是她同学送给她的一个粉色公主头纱;我心里想送个小礼物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小美也经常送东西给这个好朋友;过了两天我觉得很奇怪,小美很喜欢这个粉色头纱为什么在放学在家的时候,也没有见她拿出来戴着玩;在第三天我刚下班回家进门,小美一个人把我叫到房间里,很严肃很认真的告诉我:“妈妈,我做错了一件事情,希望你原谅我”;我内心捣鼓表面平静跟小美说:“好孩子,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知错就改就是个好孩子,你跟妈妈说说是怎么回事”;小美说:“妈妈,那个粉色的头纱不是同学送的,是我看着很喜欢我自己拿回来的,我知道错了,我下次不会了,我们明天一起去送还给他们,跟她说声对不起”

在这件事里面,小美和妈妈的做法有褒有贬,先来看小美的做法,首先要批判的是这种爱占小便宜的行为,不仅是对自己名声和声誉的诋毁,也是对别的同学的伤害。在没有经过他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拿走同学的头纱,这对别的同学造成了困扰,是非常不好的行为,如果以后这种行为不加以制止,那不就是小偷了么?谁愿意跟小偷为伍呢?

 

 

当然,后面小美认错了,也跟妈妈坦诚事实了,自动跟妈妈认错,并勇于承担后果,敢在同学面前承认错误,这是值得赞扬的,毕竟认错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情。

 

0 (1)

 

小美拿了同学的头纱,然后又自动承认错误,正如妈妈所说,知错能改就是个好孩子,但有很多的家长并不懂得让孩子认错,更多的家长是,觉得孩子虽然做得不对,但是他还小呢,没关系,无所谓。这几个字“没关系、无所谓”正是孩子爱占小便宜,无法改错的重要隐患!那么怎样才能教出一个大大方方,不占便宜的孩子呢?

 

0 (2)

 

方法1:让孩子知道别人如何看待你

作为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人们对占小便宜的人有什么评价,用什么方式对待他们。同学或者朋友在一起,希望得到的是相互帮助、支持和爱护,谁也不喜欢身边有这样的人,于是,大家会疏远你,排斥你,有事情不愿意告诉你,朋友越来越少。与孩子平等交流,用大量实际事例告诉孩子占小便宜不好,说明这种行为既把自己放在了人格低下的位置上,又会使周围的人瞧不起,帮助孩子下决心改正。

 

0 (3)

 

方法2:对孩子喜爱的东西,家长要适当满足

心理学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基本的、合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转移成不合理的需求。比如,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爱或者关注,如果这种愿望无法实现时,有的孩子就会通过打架、拿别人的东西来得到一种情感宣泄,达到心理满足;这种心理的满足反过来又强化了孩子打架、拿别人东西行为。

 

家长有时间应该多和孩子接触,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有什么物质要求,合理的,经济条件又允许,在同学中不特殊的,家长就尽量满足,不能满足,要跟孩子讲清原因,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家长要严正声明: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别人的东西就是再喜欢也不能拿。如果自己特别喜欢可以和家长商量,看家长能否满足你;如果想借用别人的东西怕别人不给,也可以回家来与家长商量,看看家长是不是可以借到,或者给买一个。教育孩子明白:家长才是你最好的帮助者,有事情求助家长是最方便,最应该的。有家长的帮助,就会不沾别人的小便宜了。

 

0.webp

 

方法3:警惕孩子的占有欲

爱占小便宜的人,不能克制自己原占有欲望,不计后果,任性而为。对此家长不能视而不见、不理不睬,更不能迁就他们。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家的条件很好,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有,根本不相信孩子会出现爱占小便宜的行为,认为一般爱占小便宜的孩子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这些家长的想法是错误的。往往越是这样的家庭,越容易产生比清苦家庭孩子更强烈的占有欲望。因此,作为家长和老师们不可以用家庭经济条件来衡量孩子的行为。

 

在孩子们出现占小便宜的行为时,一定要分析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如过分贪婪,如自己需要,如习惯占有等等,都要适当的施加压力,使孩子受到震动和教育。否则,一旦孩子尝到了甜头,后果将很不好。有些孩子,要进行心理调试,必要的时候需要找心理老师或者家庭教育专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引导和帮助。

分享到:

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